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6:33    次浏览
没有秋裤的童年,不能称之为童年。秋裤,顾名思义,就是秋天穿的裤子,主要是天冷的时候穿在裤子里面的贴身保暖长裤。秋裤是北方的叫法,在淮河以南地区叫棉毛裤,有的地方还叫衬裤,古往今来,秋裤在中国可是御寒神器。秋裤的起源是北美大陆,秋裤之父名为弗兰克·斯坦菲尔德,虽说这只是一件衣服而已,但那时人家可是申请了专利的。然而,不知何时,秋裤在中国无比流行。在别国,秋裤却不是这么流行。韩国和日本只有老年人才穿秋裤;加拿大和美国秋裤已经渐渐退出了市场。在世界范围内来看,中国年轻人秋裤的高普及率就像坐月子一样,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特色。 每到立秋之后,寒露之前便要开始穿秋裤了。最迟到立冬,必须要穿秋裤来保暖,否则的话,就是作死。而且小时候的冬天,活生生的是个粽子。不仅要穿秋裤,外面还要套条编织的毛裤,最寒冷的时候是棉裤,最后再穿条外裤,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样过冬的。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,可谓个个都是秋裤党,男女老少通吃的秋裤无比受欢迎,一条秋裤除却夏季可以穿三个季节,就算是穿的旧的发白,穿出毛球,也要穿,直至穿破为止。到了80后,秋裤开始有讲究“美观性”,也就是碎花秋裤,然而这时候的秋裤质量也随之提高,弹性满满,穿不烂,也不会缩水。慢慢的秋裤一直在演变,后来变成运动式的,男生有深色,女生有亮色,裤腿和袖子上还有白条。面料多为腈纶,好洗快干,不过静电也是常有的事。那时候秋裤依然不可或缺,人人皆有。 秋裤当真是个御寒神器,尽管传入中国的源头已无从考证,也没人知道它是如何让各家各户都爱的死去活来。但时间久了,我们也就穿习惯了,到了天气转冷的时候,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“该穿秋裤了”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穿衣已经不再局限于“温度”,而是更多的人注重“风度”。在时尚界,秋裤可没有那么受欢迎。在国外,除了受到温度的影响,人们不穿秋裤最重要的原因便是“不美观”。而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,也开始逐渐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,对于秋裤到底该不该穿的态度也变得犹疑起来。“秋裤门”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。 苏芒是中国第一代时尚人,《时尚芭莎》便是由她创刊。2008年初,苏芒接受鲁豫访谈时,透露自己在冬天不穿秋裤的生活习惯,随后,有网友爆料苏芒在国外的时候制止她的同事在寒冷的纽约穿秋裤。“要不要穿秋裤”的话题引起热议,尤其是海外留学生,“秋裤门”事件也随之引发。很多网友认为再追求时尚也不可忽视身体的温度,也有网友对于苏芒表示理解和支持。不过苏芒后来有过澄清,表示她从未要求或制止别人不穿秋裤,仅仅是提出一个建议而已。 但此事会引起热议,说明穿秋裤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是一个肯定话题。至少苏芒事件开始让许多追求时尚的人对秋裤斩钉截铁的说“不”!而近来对于秋裤却又出现了新的说法,第一,穿秋裤会令人丧失抗寒基因。第二,不穿秋裤易患关节炎。 先说第一个,流言指出,在秋裤的保护下,人的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。只要连续三代人都穿秋裤,人腿部中的抗寒基因将会降到千分之一以下。这来源于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两个原则,“用进废退”和“获得性遗传”,前者指不用就会退化,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症状或遗传下去。但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郭佳博士曾用实验反驳了拉马克的理论,一个老鼠被切断尾巴之后,繁殖了23代的老鼠依然有尾巴,说明人类进化是不可能用短短60年改变的,外在环境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很难遗传,而抗寒和御寒与免疫机能、能量代谢,甚至饮食结构相关。第二个是说天冷了不穿秋裤会导致关节炎。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田华说,很多原因会导致骨关节病情的加重,如年龄、负重锻炼等,骨关节病人对寒冷也更为敏感。但这和骨关节的发病时没有直接关系的。经过调查发现,寒冷地区的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并不比其他地区高,跟穿不穿秋裤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。只不过,如果得了骨关节炎,需要注重保暖。 穿不穿秋裤一直是一个个人决定的行为,有人觉得为了保暖,或是多年的习惯,无法不穿,有的人为了追求时尚,宁愿受着些许冷,而现代社会棉长筒袜的出现也让秋裤越来越不受到青睐。但无论如何,秋裤能御寒是事实,它既在中国风靡许久,也无所谓土与不土,而且,秋裤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必要的。而且,秋裤也在迎合大众的口味,现已多是紧身的保暖内衣了。小的时候,天一冷,父母就要求穿秋裤,长大了后,有的人习惯着也一直穿,有的人开始嫌弃而摒弃了秋裤。不知道你妈现在还叫你穿秋裤吗? 更多优质好文请移步微信公众号“新橙北斗”,或点击http://www.orieange.com/了解详情